第(2/3)页 那个“五氏之乱”讲起来非常复杂,笼统一点的讲就是利益受损者对子产变法的一次反抗,遭到外部势力的干涉,介于反抗成功又失败的一个案例。 之所以是成功又失败,主要是属于郑国的土地变成了晋国所有,参与叛乱五氏却是灭亡。 智瑶寻思了一下下,说道:“我非子产,亦不类韩厥。” 这话的意思是,智氏不会吃独食,有智氏的好处,一众追随者的那一份不会忘记,更不会像韩厥那样提起裤子就翻脸不认人。 司马穰苴说道:“穰苴携程武而往。” 程武是程朔的儿子,同时是智瑶培养出来的众人中,比较出类拔萃一個。 孙武想了想,说道:“智英、智林随武而往。” 这两人是智瑶五服之外的族人,同样是比较学有所成的其二。 总归来说,智瑶虽然很早就在培养人才,碍于没有成熟的教育体系,对于天赋方面的要求就有点高了。 他们主要是被教导识字,随后想学什么就看那一类的书籍,能不能悟出什么来考验自己的天份;或者是在后面跟在某人身边学习,能不能学到什么看眼力。 所以,搞什么专项培养,智氏并不是办不到。关键在于类似这种精英化的教育是针对继承人,暂时压根就没有其余人的份。 这样一看,智瑶干的培养事业显得非常不专业,归纳起来就是在培养基层,再有几个天赋异禀的人突破知识障,能够成为中上层的骨干。 走了。 司马穰苴前往卫国的东部。 孙武则是前往卫国的西部。 他俩直接让卫国对半开,一人负责一边,相信很快就能传回好消息。 同时,程朔和子路分别带上部队也出发,他们将配合司马穰苴和孙武的行动,也是孙武和司马穰苴在劝说阶段的武力保障,一起精诚合作将智氏吞并卫国从计划变成实现。 在期间,智申不能继续逗留“邯郸”这边,需要回去“新田”跟其余家族展开协商。 话说,智氏要吞并卫国,真的不是老智家自己的事情,打从事实上就是晋国的事。 哪怕智氏再强大,其余家族在兼并卫国上面没有出实际的力,仅仅大家都是同为晋国的一员,智氏一些该给的好处还是需要分润出去。 这一点不但智氏要明白,其余家族做成了类似的事情,他们一样要拿出好处分润给其他家族。 说白了就是,甭管智氏能不能干成,动用家族私战就是让晋国处在爆发国战的边缘,一旦真的爆发国战,为智氏擦屁股的其实就是所有人。承担了相应的风险,得到该有的好处,简直就是太应该了。 第(2/3)页